:::商品內容介紹
新刊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
商品編號 15854830
賣場編號 5965923

新刊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

建議售價$400
79$316
賣貴通報
3期 每期 108元起
分期表
  • 作 者: 明成祖永樂皇帝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 出版日: 2015 年 6 月 9 日
配送
數量
  :::放入購物車
特別推薦



內容簡介:


一部超越時空與宗派、宗教界限的思想經典
集百家之智慧,鎔鑄精華,開啟智慧,遠離煩惱


一行禪師:一旦你明白了《金剛經》,就像是一首美妙的樂曲,毫不費力地就進入了你心裡。
索達吉堪布:每個人的人生,都充滿了起伏不定、喜怒哀樂,這一切看似實實在在,但你若學了《金剛經》,就會明白:它並不是人生的真相。
星雲法師:《金剛經》的四大要義就是從此岸度到彼岸、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這個法門再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國學大師南懷瑾: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
美學大師蔣勳:這幾年習慣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先盤坐讀一遍《金剛經》。有人問我:「為什麼是《金剛經》?」我其實不十分清楚,只是覺得讀了心安吧,就讀下去了。

《金剛經》的全名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書闡釋般若智慧,其「金剛」二字,取金剛無堅不摧之意,用以比喻以銳利的智慧,斬斷煩惱、破除執著,脫離苦海,得到解脫。隋唐後,中國佛教以此經為主要的習誦經典,其影響力超越宗派甚至宗教的範疇。歷來高僧大德皆以註解本經,作為證明自己佛學素養與修證成就的方法之一。

本書以明朝永樂年間,成祖朱棣編纂而成的《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為本,重新編輯,加以現代標點,輔白話語譯和詞語註釋,以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經典意義,領會集註精要。同時選錄《東方聖書》中馬克斯.慕勒(Friedrich Max M?ller)的《金剛經》英譯,逐句英漢對照,俾使讀者從不同的語言角度,貼近經典原貌。

序跋:


御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集註》序

  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覺人,超萬有而獨尊,歷曠劫而不壞,先天地而不見其始,後天地而不見其終,觀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蓋可見矣。是經也,發三乘之奧旨,啟萬法之玄微,論不空之空,見無相之相,指明虛妄,即夢幻泡影而可知。推極根原,於我人眾壽而可見,誠諸佛傳心之祕,大乘闡道之宗,而群生明心見性之機括也。夫一心之源,本自清淨,心隨境轉,妄念即生,如大虛起雲輒成障翳,如寶鏡蒙塵隨韞光彩,由此逐緣而墮幻,安能返妄以歸真。惟如來以無上正等正覺,發慈悲至願,憫凡世之沉迷,念眾生之冥昧,為說此經,大開方便,俾解粘而釋縛,咸滌垢以離塵,出生死途,登菩提岸,轉癡迷為智慧,去昏暗即光明,是經之功德廣矣、大矣。雖然法由心得,非經無以寓夫法;經以人傳,非言無以著夫經。爰自唐宋以來,註釋是經者無慮數十百家,雖眾說悉加於剖析,而群言莫克於折衷,朕夙欽大覺,仰慕真如,間閱諸編,選其至精至要經旨弗違者,重加纂輯。特命鋟梓,用廣流傳,俾真言洞徹、祕義昭融,見之者如仰日月於中天,悟之者若探寶珠於滄海,豈不快哉,豈不偉哉!嗚呼,善人良士果能勤誠修習,虔禮受持,緣經以求法,因法以悟覺,即得滅無量罪愆,即得獲最勝福田,果證人天,永臻快樂,功德所及,奚有涯涘哉。謹書為序,以示將來。

  永樂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奉詔譯

  @集註:

  【僊遊翁集英曰】金剛者,金中精堅者也。剛生金中,百煉不銷,取此堅利,能斷壞萬物。五金皆謂之金,凡止言金者謂鐵也。此言金剛,乃若刀?之有鋼鐵耳,譬如智慧,能斷絕貪瞋癡一切顛倒之見。「般若」者,梵語(梵語者,西方之語也),唐言智慧(唐言者,中國之言也)。性體虛融,照用自在,故云般若。梵語「波羅蜜」,唐言「到彼岸」。欲到彼岸,須憑般若。此岸者,乃眾(平聲)生作業受苦生死輪迴之地;彼岸者,謂諸佛菩薩究竟超脫清淨安樂之地。凡夫即此岸,佛道即彼岸;一念惡即此岸,一念善即彼岸。六道如苦海(六道者,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無舟而不能渡。以般若六度為舟航(度與渡同,六度見此後陳雄解),渡六道之苦海。又西方俗語「凡作事了辦,皆言到彼岸」。經者,徑也,此經乃學佛之徑路也。

  【沖應真人周史卿】作楊亞夫真讚解云:「鐵之為物,其生在礦,其成為鐵,性剛而體不變,火王(去聲)而器乃成,佛之所以喻金剛也。」又因其兄看《圓覺經》,以書示之曰:「古人有云:『青青翠竹,總是真如,鬱鬱黃花,無非般若』。」真如與翠竹一體,蓋無色聲香味觸法也;(六塵)般若與黃花一類,蓋無見聞覺知也。

  【陳雄曰】波羅蜜有六,或布施(度慳貪)、或持戒(度邪淫)、或忍辱(度瞋恚)、或精進(度懈退)、或禪定(度散亂),各占六度之一。唯一般若能生八萬四千智慧,則六度兼該,萬行俱備。是故如來以智慧力,鑿人我山,以智慧因,取煩惱礦,以智慧火,鍊成佛性精金。夫植善根者,始而誦經,終而悟理,得堅固力,金剛是也,具大智慧,般若是也。渡生死海,登菩提岸,波羅蜜是也。五祖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成佛;六祖大師一夜聽五祖說法。恰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便悟,茲其所以為上乘頓教也歟。

  【顏丙曰】只這一卷經,六道含靈,一切性中,皆悉具足,蓋為受身之後,妄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埋沒此一?靈光,終日冥冥,不知不覺。故我佛生慈悲心,願救一切眾生,齊超苦海,共證菩提。所以在舍衛國中為說是經大意,只是為人解粘去縛,直下明了自性。自性堅固,萬劫不壞,如金性堅剛也。

  【李文會曰】金剛者,堅利之物,能破萬物也;般若者,梵語也,唐言智慧,善破一切煩惱,轉為妙用;波羅蜜者,梵語也,唐言到彼岸,不著諸相謂之彼岸,若著諸相謂之此岸,又云:「心迷則此岸,心悟則彼岸。」經者,徑也,見性之道路也。

  【川禪師曰】法不孤起,誰為安名?頌曰:摩訶大法王,無短亦無長。本來非皂白,隨處現青黃。花發看朝豔,林凋逐晚霜。疾雷何太急,迅電亦非光。凡聖猶難測,龍天豈度量。古今人不識,權立號金剛。

法會因由分第一

  經文:

  如是我聞,

  語譯:

  我曾經聽佛這樣說過,

  集註:

  【王日休曰】是,此也,指此一經之所言也;我者,乃編集經者自謂,是阿難也。如是我聞者,如此經之所言,乃我親聞之於佛也。弟子嘗問佛云:「他時編集經教,當如何起首?」佛言:「從如是我聞起。」

  【李文會曰】如是我聞者,如來臨涅槃日,阿難問曰:「佛滅度後,一切經首初安何字?」佛言:「初安『如是我聞』,次顯處所。」是故傅大士云:「如來涅槃日,娑羅雙樹間,阿難沒憂海,悲慟不能前。優波初請問,經首立何言?佛教如是者,萬代古今傳。」若以諸大宗師言之,如者,眾生之性,萬別千差,動靜不一,無可比類,無可等倫;是者,只是眾生性之別名,離性之外,更無別法。又云法非有無,謂之如,皆是佛法,謂之是。

  【川禪師云】如是,古人「道」喚作「如如」,早是變了也。且道變向什麼處去?咄,不得亂走!畢竟作麼生道,火不曾燒你口。如如,明鏡當臺萬象居;是是,水不離波波是水。鏡水塵風不到時,應現無瑕照天地。我者,為性自在,強名之也。又云:「身非有我,亦非無我,不二自在,名為真我。」又云:「淨裸裸、赤灑灑,沒可把。」頌曰:「我我認著分明成兩箇,不動纖毫合本然,知音自有松風和。」聞者,聽聞也。經云:「聽非有聞,亦非無聞,了無取捨,名為真聞。」又云:「切忌隨他去。」頌曰:「猿啼嶺上,鶴唳林間,斷雲風卷,水激長湍,最愛晚秋霜午夜,一聲新雁覺天寒。」

  經文: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語譯:

  當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

  註釋:

  舍衛國:中印度古王國名。佛陀在世時,波斯匿王統治此國。《大智度論.卷三》載,舍衛城為佛出生地,為報生地之恩,故多住此。諸經典中,常見其名。且阿含部之諸經、《賢劫經》、《彌勒下生經》、《彌勒上生經》、《大寶積經》郁伽長者會等諸會,《阿彌陀經》、《文殊般若經》、《金剛般若經》等,皆於此處說。

  祇樹給孤獨園:此園乃舍衛城長者須達為佛陀及其教團所建的僧坊。精舍建於祇陀太子的林苑,因二人共同成就此一功德,故稱為「祇樹給孤獨園」。佛陀曾多次在此說法,與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並稱為佛教最早之兩大精舍。園林地勢平正,約有八十頃,內有經行處、講堂、溫室、食堂、廚房、浴舍、病室、蓮池與諸房舍。園林中央為香室,周圍有八十小房。精舍本為七層之建築,左右池流清淨,樹林茂盛,眾花異色,蔚然成觀。圍繞精舍之外,另有十八僧伽藍。玄奘於七世紀參訪此地時,該精舍業已荒廢。

  集註:

  【肇法師曰】一時者,說此般若時也。

  【李文會曰】一時者,謂說理契機感應道交之時也。

  【川禪師曰】一,相隨來也,頌曰:一。一,破二成三從此出,乾坤混沌未分前,已是一生參學畢。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頌曰:時。時,清風明月鎮相隨,桃紅李白薔薇紫,問著東君總不知。疏鈔云:「佛者,梵云婆伽婆,唐言佛。」佛者,覺也,自覺覺他,覺圓滿故,一切有情,咸具此道。悟者即名佛,迷者曰眾生。

  【李文會曰】佛者,梵語,唐言覺也。內覺無諸妄念,外覺不染六塵。又云佛者,是教主也。非相而相,應身佛也;相而非相,報身佛也;非相非非相,法身佛也。

  【川禪師云】佛,無面目說是非漢。頌曰:「小名悉達,長號釋迦,度人無數,攝伏群邪。若言他是佛,自己卻成魔。只把一枝無孔笛,為君吹起太平歌。」

  【李文會曰】在者,所在之處也。

  【川禪師云】客來須看,不得放過,隨後便打。頌曰:「獨坐一爐香,經文誦兩行,可憐車馬客,門外任他忙。」

  【六祖曰】舍衛國者,波斯匿王所居之國。祇者,匿王太子祇陀樹是祇陀所施,故言祇樹。

  【疏鈔云】經云:「舍衛國有一長者名須達拏,常施孤獨貧,故曰給孤獨長者。因往王舍城中護彌長者家,為男求婚。見其家備設香花,云來旦請佛說法。須達聞之,心生驚怖,何也?須達本事外道,乍聞佛名,所以怕怖。至來日聞佛說法,心開意解,欲請佛歸。佛許之,令須達先歸家卜勝地。惟有祇陀太子有園,方廣嚴潔。往白太子,太子戲曰:『若布金滿園,我當賣之。』須達便歸家運金,側布八十頃園並滿。是以太子更不復愛其金,同建精舍,請佛說法……曰:祇樹給孤獨園。」

  【李文會曰】舍衛國者,說經之處也;祇樹者,祇陀太子所施之樹;樹,謂法林也。給孤獨園者,給孤長者所施之園,共建立精舍也。

  經文: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語譯:

  與一千兩百五十位大和尚們在一起。

  集註:

  【僧子榮】引智度論三卷云:「如來臨入涅(奴結切)槃時,告阿(入聲)難言:『十二部經,汝當流通。』復告優波離言:『一切律戒,汝當受持。』阿難聞佛付囑,心沒憂海。時優波離尊者語阿難言:『汝是守護佛法藏者,當問佛未來要事。』於是優波離尊者同阿難往,問世尊四條事。第一問:一切經首,當置何言?答曰:一切經首,當置『如是』;第二問:以何為師?答曰:以波羅提木叉,是汝大師,此云戒;第三問:依何而住?答曰:皆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者,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法性空,四觀心無我。第四問:惡性車匿,如何共住?答曰:惡性比(音鼻)丘以梵檀治之,此云默擯(梵語,梵檀者,猶中國言默擯。默擯者,正如黃魯直云:『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百戰百勝,不如一忍。』擯者,敬而遠之之意。此處惡性比丘之道也)。如來於是付囑言訖,在俱尸羅大城,娑羅雙樹間,示般涅槃。阿難聞佛入涅槃,悶絕憂惱,不能前問四事。」

  【王日休曰】梵語比丘,此云乞士,謂上乞法於諸佛,以明己之真性,下乞食於世人,以為世人種福,此所以名乞士也。大比丘則得道之深者,乃菩薩、阿羅漢之類也。俱,謂同處也。所謂佛與此千二百五十人,同處於給孤獨園中。

  【陳雄曰】比丘,今之僧是也。

  【李文會曰】比丘者,去惡取善,名小比丘;善惡俱遣,名大比丘也。若人悟達此理,即證阿羅漢位,能破六賊、小乘四果人也。

  【川禪師云】獨掌不浪鳴。頌曰:巍巍堂堂,萬法中王,三十二相,百千種光,聖凡瞻仰,外道歸降,莫謂慈容難得見,不離祇園大道場。

  經文: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

  語譯:

  到了吃飯的時間,佛陀披上袈裟,拿著飯缽,

  註釋:

  世尊:如來十號之一,意指為世間所尊重者之意,亦指舉世最尊者。

  缽:梵語音譯,出家人的盛飯器具,材料主要為泥、鐵之物,物呈圓形,底平、稍扁、口略小。

  集註

  【王日休曰】爾時者,彼時也。佛為三界之尊,故稱世尊。三界者,謂欲界、色界、無色界也。

  【僧若訥】引《毘羅三昧經》云:「早起諸天,日中諸佛,日西異類,日暮鬼神。」今言食時,正當午前,將行乞食之時也。

  【李文會曰】爾時者,佛現世時也。世尊者,三界四生中智慧福德無有等量。,一切世間之所尊也。食時者,正當午食將辦之時也;著衣者。柔和忍辱衣也。

  【遺教經云】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疏鈔云:「著衣持缽者,著僧伽之衣,即二十五條大衣也,持四天王所獻之缽也。」

  經文:

  入舍衛大城乞食。

  語譯:

  走進舍衛大城,乞求食物。

  註釋:

  乞食:指印度僧人為資養色身而乞食於人的一種行儀,其原始的意義有二:一、自利,為杜絕俗事,方便修道;二、利他,為福利世人,予眾生種福機會。

  集註:

  【僧若訥曰】寺在城外。故云入也。乞食者。佛是金輪王子。而自持缽乞食。為欲教化眾生捨離憍慢也。

  【李文會曰】乞食者。欲使後世比丘不積聚財寶也。

  經文:

  於其城中,次第乞已,

  語譯:

  佛陀在城中,不撿擇富貴,不避貧賤,一家一家的乞討後,

  註釋:

  次第乞:不挑貧選富,依序托缽乞食。修行者藉著這樣的行為,培養平等心,以消除煩惱。

  集註:

  【僧若訥曰】不越貧從富,不捨賤從貴,大慈平等,無有選擇,故曰「次第」。

  【李文會曰】次第者,如來慈悲,不擇貧富平等普化也。

  

  經文:

  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

  語譯:

  回到給孤獨園中。待飲食已畢,收起袈裟與缽子,將雙腳洗淨,

  集註:

  【王日休曰】乞食而歸,故曰「還至本處」。飯食已畢,收衣缽。洗足者,謂收起袈裟與缽盂,然後洗足。以佛行則跣足故也。

  【李文會曰】洗足已者,淨身業也。

  經文:

  敷座而坐。

  語譯:

  把坐墊鋪好,端坐在上面。

  集註:

  【顏丙曰】敷,乃排布也。排布高座而坐。

  【智者禪師頌曰】法身本非食,應化亦如然。為長人天福,慈悲作福田。收衣息勞慮,洗足離塵緣,欲證三空理,跏趺示入禪(疏鈔云:「三空者,三輪體空也。」施者,受者,并財等名三輪也。施者,反觀體空,本無一物,故云理空。受者,觀身無相,觀法無名,身尚不有,物從何受,故曰受空。施受既空,彼此無妄,其物自空,故云三輪體空」)。

  【李文會曰】敷座而坐者,一切法空是也。

  【川禪師曰】惺惺著。頌曰:「飯食訖子洗足已,敷座坐來誰共委,向下文長知不知,看看平地波濤起。」

目錄:


◎導讀:超越時代、超越宗教性的《金剛經》/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黃英傑博士
◎新刊金剛經百家集註大成
御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集註》序
法會因由分第一
善現啟請分第二
大乘正宗分第三
妙行無住分第四
如理實見分第五
正信希有分第六
無得無說分第七
依法出生分第八
一相無相分第九
莊嚴淨土分第十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附錄:英漢對照
▲ 收起內容▼ 展開特別推薦
商品規格
:::商品規格說明
  • 作 者: 明成祖永樂皇帝
  • 出版社: 商周出版
  • I S B N : 9789862728031
  • 頁 數: 368
  • 規 格: 14.8cm×21cm
  • 裝 別: 精裝
  • 印 刷: 單色
  • 出版日期: 2015 年 06 月 09 日
▲ 收起內容▼ 展開商品規格
商品保證
  • 保固服務:若商品本身瑕疵或運送過程產生瑕疵,我們提供15日鑑賞期服務(包含例假日),請於取貨後2~3天再至訂單查詢頁面點選“我要退貨“的連結,直接線上填寫退貨單 ,詳情請參考退貨詳細辦法
  • 顧客諮詢服務中心:本站客服中心。
▲ 收起內容▼ 展開商品保證
商品運送
  • 免運費。
  • 我們所提供的產品配送區域僅限於台灣本島(外島地區的朋友請利用台灣親友地址做為收貨地址)。
  • 在確認交易條件無誤且有庫存後,[宅配]將於您付款完成後約1-3個工作天內送達,[超商取貨]將於您訂購完成後約2-3個工作天內送達,貨到門市後將簡訊通知您。
  • 若選擇超商取貨,請於指定期限內至門市付款取貨,如有多次未取紀錄,未來將無法使用超商取貨進行訂購。
  • 預購/訂製等特殊商品將依網頁說明時間出貨。
▲ 收起內容▼ 展開商品運送
購買說明

遊戲軟體商品說明

  • 提醒您請注意使用時間,避免遊戲沉迷。
  • 如遊戲軟體以購買遊戲點數[卡]、虛擬遊戲幣或虛擬寶物作為付費方式者,應標示其付費內容及金額。請消費者注意其付費內容及金額、遊戲部分內容或服務是否需另行支付其他費用。

發票寄送

  • 發票將在付款完成、出貨後開立,將會email通知您,更多詳情可參考「電子發票流程說明」,紙本發票請參考發票常見問題
  • 發票金額是扣除您使用購物金或福利金折抵後的自付額。若您使用信用卡紅利或福利金後訂單金額全額折抵,將不另行開立發票。

售後服務

  • 若您收到的商品有瑕疵或異常問題,想更換商品(限相同商品),請參照換貨詳細辦法
  • 您所購買的商品依法享有十天內無條件退貨的權利,請參考退貨詳細辦法

客服中心

  • 有關購買、付款及運送方式的更多說明,請參考服務說明,如仍有問題歡迎聯繫客服中心
▲ 收起內容▼ 展開購買說明
:::放入購物車

放入購物車

商品已放入購物車
您的購物車共有0件商品,共計0元(折扣前)

加入追蹤清單

商品已加入追蹤清單
您的追蹤清單共有0件商品